李冬玲对病人耐心细致
李冬玲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,1993年参加工作,2017年担任跳磴镇卫生院副院长,并将代表我区参评重庆市优秀医务工作者。
作为一名普普通通的医生,没有轰轰烈烈的事迹,也没有惊人的壮举,在基层医疗机构从医二十多年,她扎根基层,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兢兢业业,凭借着精湛的医术、高尚的医德、无私奉献的精神得到了同事的赞誉、患者的认可。
“看到李医生就如同吃了定心丸”
“医生需要病人的信任,病人需要医生的责任”,只要是为了病人的救治需要,无论是节假日还是休息时间,病房中总能看到李冬玲的身影。病人们都说,看到李医生就如同吃了颗定心丸,心里踏实。
一天晚上,一位住院患者突然发生心室颤动,非要当班医生叫李院长到医院,李冬玲知道后立即赶到医院,安抚病人情绪,分析病情,让患者放心。此后,她给科室医生定了一条规定:“凡是危重病人,无论什么时间要见我,一定要尽量给予满足,要让她们时刻感到安心,减轻恐惧感。”李冬玲总是保持与病人24小时联系的畅通,有时深夜接到病人家属的一个电话,她都毫无怨言地赶到病床前。
她总是说,“只有让病人看到医生的信心,病人才会有信心。有些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不强,精神沮丧,在和她们交流时笑得和蔼一点,把病情解释得清楚一点,回答疑问时耐心一点,病人有什么困难自己力所能及帮助一点,这些对我个人而言,只不过是多花点时间和精力而已,而对病人而言,换回的可能就是健康乃至生命”。
“要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”
作为一名医生,工作中常会遇到药品供应商、患者家属送“红包”、请吃饭的情况,而李冬玲一直认为,如随波逐流,不仅有损于白衣天使的声誉,而且还会严重损害医院形象。因此,每当药品供应商以不同方式给她送“红包”时,她都严厉拒绝,并告诉药品供应商,“我只选择对病人有疗效且经济实惠的药品”。对患者家属以不同方式给她送“红包”时,也是婉言谢绝,实在推脱不掉时,就先暂时收下,以打消患者及家属的顾虑,等患者痊愈出院时,再将“红包”交给护士长退到患者及家属手中,有时干脆把钱交到病人住院押金里。
这样的事情,一年不知要遇到多少次,她都采取不同方式一一退回,许多患者及家属深受感动,便再次送来锦旗、镜匾、感谢信,以表达他们的心意,赞誉这位“医德高尚”的好医生。
有位来自安徽的病人说,她在朋友的建议下来到跳磴镇卫生院,住了12天院,不但病好了,而且总的费用才3000多元。李冬玲总是针对不同病人,耐心为每一位病人作出个性化的治疗方案,为患者设身处地的着想。
“病人康复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”
一天下午,忙碌了一天的李冬玲正准备下班,突然接到急诊科求援电话,一男性胸痛、大汗淋漓、呼吸困难入院,考虑为急性心机梗塞,立即组织院内抢救,经检查后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,给予溶栓、双抗血小板等积极治疗,病人病情稳定后,为防止病人病情反复,李冬玲留在院内值班,陪伴在病人身旁。
期间,李冬玲每日三次查房,只为了解病人的最新病情,及时应对各种问题。患者康复离院时,再三感谢李冬玲在住院期间对自己的关怀。李冬玲却笑着说:你们的康复就是对我最大的感谢。
李冬玲就是这样一位平凡的基层医生,急诊、门诊、查房……日复一日在临床第一线奋战,精诚不倦,矢志不渝。多年来,她一直保持着对工作认真负责,对病人服务热情,对同事平易近人,对生活易于满足的态度,用朴实的行动实现了一名医生救死扶伤的铮铮誓言,诠释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精神,为广大医务工作者树立了学习的榜样。 (记者胡肖艺)